西江經濟帶大發展,工業擔當主力軍。
《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3年來,廣西西江經濟帶11市工業穩步前行,為經濟帶協調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3年來,西江經濟帶工業發展取得哪些突破?我區工信部門采取了哪些舉措促進經濟帶工業轉型升級、協同發展?今后在推進西江經濟帶工業產業發展和布局方面,有哪些新的方向和思路?近日,記者采訪了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莫樺。
記者:國家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3年來,廣西西江經濟帶工業發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莫樺:借助“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良機,3年來,廣西乘勢而上,堅持以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持續加大工業投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實現工業穩步發展。
工業實力逐步壯大。3年來,經濟帶工業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工業對全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和經濟總量有了較大增長,千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2016年,經濟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93萬億元,較2014年的1.64萬億元增長17.68%。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3年來,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進一步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高耗能產業占比逐年下降,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加快淘汰,產業結構漸趨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約達到12%以上,先進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9.2%。
園區經濟快速增長。園區總量不斷擴大,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從2014年的13919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7397億元;項目引進成效顯著,新引進工業項目1242個,項目合同投資額2345億元。
記者:廣西作為后發展地區,要對接先進生產力、參與深層次合作,首先要壯大自身實力,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為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將采取哪些舉措,推進廣西西江經濟帶工業發展壯大?
莫樺:3年來,自治區工信委堅持從5個方面下功夫,推動西江經濟帶工業轉方式、調結構,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狠下功夫調結構促轉型。 一方面,大力推進糖、鋁、機械、冶金等傳統產業“二次創業”:積極推進制糖企業戰略重組,促進制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鋁產業“二次創業”,推動中鋁華磊、中鋁防城港、百色和來賓區域電網等項目建設;出臺機械工業二次創業實施方案,加快推動柳工集團、玉柴集團發展以及南寧、柳州、玉林3個智能制造城建設,推動機械工業可持續發展并邁向中高端水平;組織起草冶金工業二次創業實施方案。另一方面,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牽頭成立自治區新興產業發展辦公室,突出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功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碳酸鈣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一批新產業。
狠抓工業投資和項目建設。制定《工業跨越發展項目建設突破行動計劃方案》,滾動實施一批重大工業項目。3年來,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53萬億元,年均增長9.6%,單年度投資由2013年的4012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5283億元;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4萬億元,年均增長9.2%,單年度投資由2013年的3636.6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736億元。
狠抓降成本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牽頭制定實施降成本41條和新28條,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賦負擔等7個方面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二是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組織開展4批電力直接交易,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三是全力去產能,制定實施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實施方案和企業職工安置方案,爭取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33989萬元,廣西本級預算安排獎補資金1億元;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共淘汰落后煉鋼100萬噸、鐵合金559萬噸、水泥1229萬噸。
狠抓技術創新。制定實施《廣西工業創新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加快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點支持40個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發展項目;強化“雙創”平臺建設,加快中小微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創業創新基地;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重點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全過程的推廣應用,加快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北斗導航應用及產業化。
狠抓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安排財政資金7839萬元,支持95項節能、循環經濟、清潔生產項目建設,共節約能源20.25萬噸標準煤、綜合利用各類廢渣283萬噸;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支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再制造產業和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等30個項目(園區)。
記者:今后一段時期,我區工信部門在推進廣西西江經濟帶工業產業發展和布局方面有哪些新的方向和思路?
莫樺:下一步,自治區工信委將按照廣西“雙核驅動、三區統籌”總體戰略布局,全面優化西江經濟帶區域產業布局,促進工業企業集聚集群發展,融合西江核心區和延伸區一體化,形成以西江經濟帶為發展軸,以南寧和柳州等城市為核心,構建對外開放門戶區、產業轉型發展區、東部產業承接區、延伸協調聯動發展區四區聯動協調的空間布局,全面提升西江經濟帶工業整體競爭力。
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一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依托西江經濟帶產業基礎和優勢,大力發展汽車、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現代先進制造業,力爭到2020年,西江經濟帶先進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突破9800億元;二是轉型升級傳統產業,著力推動食品、有色金屬、冶金、建材、電力、石化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爭到2020年,西江經濟帶傳統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16800億元;三是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踐行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積極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2020年西江經濟帶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四是培育發展新興先導產業,積極布局具有發展潛力的先導性產業,加快推動機器人、增材制造、云計算等產業,推進工業智能化升級,力爭到2020年,西江經濟帶新興先導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